笔趣趣 > 大唐之我是小说家 >大唐之我是小说家

第四十六章 豆腐宴

豆腐有南豆腐与北豆腐之分。

而区分南豆腐与北豆腐的方法便是在于点豆腐的材料不同,南豆腐用石膏点制,含水量较高,所以食用起来更加细嫩。

而北豆腐用卤水或酸浆点制,含水量较低。刘庸是北方人所以更加喜欢北豆,北豆腐与南豆腐相比较起来质地较老,水分含量更低,所以豆腐味更浓,质地更紧致,烹饪时也不容易碎。

谷峰被刘庸派去最近的盐卤井里寻卤水去了,卤水就是盐井采盐的地方不被污染到的地方长年累月沉淀下来的就是盐卤水。

长安城北就有一处制盐作坊,谷峰快马加鞭趁着刘庸磨生豆浆的时间找来了盐卤。

刘庸接过谷峰递过来这晶莹剔透的结晶,放在舌尖微微一舔,果然味道发苦,点了点头,正是盐卤了。

盐卤放在石臼里仔细捣碎研磨。30斤的豆腐应该配上六量的盐卤,刘庸捣鼓了半天也弄不清这唐朝计量器具的计量方式。直接用手估摸着抓了把盐卤粉末掺上净水,混合均匀后,倒入煮好的豆浆里。

轻轻推动两下就不再动它。静置几分钟后,果然豆浆凝固成了豆腐花,这时候的豆腐花就是豆腐脑了可以直接食用。

但刘庸要做的是豆腐。将凝固成的豆腐花用勺子舀出来,舀在一个垫着粗布的托盘里,将布包起来,口扎紧,放上两块石头压着,待水挤压流尽就是豆腐了。

重新取一个托盘。多准备一些洗净的粗布,垫一层粗布舀一层豆腐花,再垫一层粗布再舀一层豆腐花,如此反复几十次,在最上面压上更重的石头。待水挤压流尽就是豆腐皮啦。

大功告成,接下来的事情就要交给时间了。

刘庸特意嘱咐所有人千万不要动托盘里的豆腐。一些震动,可能会使豆腐凝结不成功,所以千万要注意。

四五位老将军在灶房里观看了刘庸做豆腐和豆腐皮的所有步骤。都从未见过,啧啧称奇。

“额,刘先生,你这做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我老程怎么从没见过?”

刘庸冲着程咬金笑了一笑。“别着急。马上带你见证奇迹。”

天色渐完,豆腐整整压了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刘庸估摸着差不多了,重新走进灶房。

取下压在豆腐上的重石头,解开粗布,洁白可人的豆腐一跃于眼前。

刘庸伸手,使得寸劲儿啪的一声拍在豆腐上,豆腐抖了几抖,像是泛起了涟漪。渐渐平静下来,刘庸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成功了。

尉迟恭心急,直接抓了一块塞到嘴里嚼了几下,觉得没味,呸呸两声又吐了出来。

“此物虽洁白如玉,样貌可人,可什么味儿都没有啊,如同爵蜡。”

刘庸嘿嘿一笑说道:“这个东西叫豆腐,要真说起来,那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所发明,但是他做得不太好,所以不好吃也就自然你们没听说过,我故乡的一代代先贤前辈一步步将豆腐的制作技法改良,才有了现在你所看到的豆腐,现在这豆腐还是生豆腐,直接吃自然差了几分。可是经我的手改造一番可就不一样了。几位老将军等着便是。”

豆腐除了特定的几种特殊的制法之外,一般出现的身份都是配菜。因为它没有特殊的味道,不多夺味不抢味,所以是配菜绝品。

刘庸有幸在大东北吃过一道豆腐宴。因为黄豆的主要原产地就是东北,东北人最喜欢吃豆腐、干豆腐、以及各种各样的豆制品。

豆腐宴主要以豆腐为原材料,做出各种各样不一样的菜品,刘庸凭借着记忆也只能做出几道,却是够用了。

第一道便是红烧豆腐,与在兵器营所做的炖鱼做法差不多只是将鱼换成了豆腐。手脚麻利的将红烧豆腐炖上,开始准备其他菜。

第二道乃是名菜麻婆豆腐。将豆腐切黄豆大小的小块,在盐水中煮过之后放入大量的花椒辣椒一同烹煮。起锅前溜边儿加入水淀粉。

第三道酿豆腐,将豆腐切成核桃大小的方块中间掏空加入剁好的肉馅儿上锅蒸。

第四道煎豆腐,将豆腐切成极其薄的薄片,这一步比较考验刀功,以刘庸的手力自然没有问题,将薄片儿豆腐下锅煎制两面金黄之后直接装盘,撒上精盐,花椒面,辣椒面,味道鲜美。

第五道炸豆腐炸与煎虽然从做法上差不了太多,但味道却相差甚远,豆腐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块儿入油锅炸至金黄捞出。直接蘸着醋蒜水食用。

相关推荐:惹火甜心:住手,老公大人王不见王:情断江山梦小地主大皇朝回到明朝当太监我的公主我的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