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大唐之我是小说家 >大唐之我是小说家

第二百六十一章 biangbiang面

李靖的三言两语将天下形势和目前的情况分析的明明白白,不愧是个心思缜密的将才。

刘庸笑看李靖,那笑容里有太多东西了。他可不真是个看上去那样的十几岁孩子,李靖都能看透,而且直接说出来摆在明面上的东西,他早就在心里想的透彻。

只是,李靖忽然说的这番话又意欲何为?

其实,对于这些刘庸根本就不在乎,见识过妖兽,见识过仲裁者,见识过玄奘,他的心境已经有了太大的变化,就像系统说的那样,现在的一切,就像是在体验一个完美的人生,过不一样的生活,和这些有血有肉的人打交道。

柴火燃烧所发出噼啪的声音,将刘庸的思绪拉了回来。

麻婆豆腐是今晚的主菜,主菜有了总不能不吃主食吧,刘庸思索再三之后,反正是要做辣的,那就辣到底吧。

陕西人的最爱,油泼面。

红彤彤的辣油配上筋道的扯面,简直是劳动人民最大的享受。

锅里的麻婆豆腐还在咕嘟着,绿豆粉也在沉淀着,时间会改变一切,接下来的任务就暂时交由神奇的时间来完成吧。

面食自古以来就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民补充能量的最佳途径,小麦中含有的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给剧烈劳动之后的肉体迅速补充能量,带来强大的满足感。吃面尤为陕西人和山西人最为精通,山西的饸烙面、刀削面,以及蒸制的各种各样花式馒头。陕西人吃面较之山西人更为粗犷,黄土高坡上风力浑厚,滋生出了一种奇特的面食,挂面。粗细均匀,不足一毫米的挂面风干之后可以长期储存。挂面的使用方式以阳春面为最佳一碗清汤一点香醋,一勺酱油,两片葱花,再配上几根青菜。出门在外的旅人能吃上一碗阳春素面便是最大的享受了。

与清汤挂面同出一处却性情毫不相似的,是油泼面。油泼面劲道宽大,因制作时需要厨师用手捏住面团的两边,用力在案板上摔打,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又被称为biangbiang面。

一碗油泼面除去筋道的面条之外,点睛之笔无异于一勺红彤彤亮晶晶,诱惑着食客胃口大增的辣子,陕西人可以不吃面,但吃面就绝对不能没有辣子。

刘庸曾经是一个美食爱好者,对于博大的中华土地上积累许久的美食推崇备至,油泼面可谓手到擒来。

国师府的厨房里储备的小麦粉都是今年刚刚打下来的小麦研磨而成的,一打开面缸便闻到了一股扑鼻的粮食味。他闭着眼享受的抬头沉浸在这股迷人的味道里,其实说到底人活一世为的不就是一口吃的吗?所有动物能够生存都离不开从嘴里进入的食物,当动物从有意识起便自然而然的知道觅食,这就是本能。

和面,这又是一门功课。个层面是要活出各种各样软硬适中的面条,手擀面要硬一些,焖面饸烙又要软一些,而油泼面讲究的就是个劲道!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一碗面条的好坏,就全在揉面的功夫里了。

面粉和水的比例为2比1,和面时还要加入适量的精盐,以追求更好的口感。盐不用太多,估摸着差不多有个百分之一就足够了。

索性锅大灶大,和面盆也足够大,干面粉就舀了七八碗,要知道这个碗可是部队里专门配置的海口大碗,一碗怎么也是在一斤上下了,加了两三碗水,又抓了一把精盐。净手之后直接将手放入中先搅打成一绺绺的面穗,而后在一点点揉至光滑。

见刘庸往面盆里放盐,李靖吃了一惊,先不说这细盐质地绵软晶莹剔透,这和面时候还得放盐?

刘庸像是看透了李靖的想法,但总不能跟他说:和面时加盐可以提供一定的离子浓度,促使蛋白质或淀粉分子的打开或者结合,从而改善面团的操作性状。改变面筋物理性质,增加其吸收水分的性能使其滑韧而不致断裂。

“这理论道理一时间跟你也讲不通,反正你就记着和面的时候加点盐能让面团韧性十足。”嘴上说着话,手上的动作可丝毫未停。

相关推荐:惹火甜心:住手,老公大人王不见王:情断江山梦小地主大皇朝回到明朝当太监我的公主我的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