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奉天旋风 >奉天旋风

第92章 少爷遭劫

在铁山家上屋,那几个小子都离开后,大舌头跟铁山唠了唠武馆的事,并打听马大牙等兄弟的近况。

铁山说:“有贤侄你和三儿坐镇武馆,北市场没人敢不服了,现在收佣的事就由马大牙和洪大虎来干呢。”

“这最好了。”大舌头点头道,“赶明儿有空,俺得找这些哥们聚聚。”

铁山赞同道:“好哇!你们这些兄弟那些日子一起赴汤蹈火,在北市场闯荡,不容易呀。”

“那,铁山叔,天不早了,俺向你问安了。”

“好哇,我还要在屋里独自练一阵功。”

“那,俺告退了。”说罢,给铁山深施一礼。

“好,贤侄歇着去吧。”铁山说道。

于是,大舌头退了出去。

民国初年时,许多人家仍保留着晚辈向长辈早请安、晚问安,晨昏定省的礼仪。后来不知何时,就消失了。

大舌头离开上屋,便往井沿那边走去,那里就像有磁铁在吸引着他,又如有根线在牵扯着他。

他几乎每晚都要去,因为他知道,每天晚饭后,五毛钱会去后院给他的那几个学生补习功课。

大舌头便觉得每天这一段时光是最温暖最幸福的了,就是因为有了每天的这一时光,他才没有白活在这个世上。

白天在武馆虽说也能看到张大扎,但那里的环境和气氛不行。

快到井沿时,他看到了那间屋子窗口透出的灯光。

看到那灯光,他浑身都融化了。

他猜测着,张大扎此刻会在灯光下做什么呢?是不是为他准备好了事后烟和洋火,还有沏好了红糖水……

想到这些,他兴冲冲地加快了脚步。

一推开门,没有想象中的情景。

张大扎坐在炕沿上绣着什么东西,而她身边,居然是四愣子趴在炕桌上写着什么。

见他进来,张大扎也只是笑着点点头,“来了,吃饭没?”

大舌头瞅着四愣子,便觉特别碍眼。

心想:“这小子时时处处都那么膈应人。”

四愣子写一会儿便问:“姐,惦记着的惦咋写?你帮俺写到信纸上呗。”

张大扎就放下手头的绣活,将头凑过去,接过四愣子递来的纸笔,将字写了出来。

“看,就这么写。”张大扎的声音特别温存,大舌头听得却浑身不自在。

他看到张大扎在给四愣子写字时,二人的头都挨靠在一起了,几乎就叫耳鬓厮磨了,看着便令人恼火。

大舌头心里泛着酸水,气得咬紧了下唇,真恨不得一脚将四愣子踢出屋去。

可他只能忍着,这里又不是他家,张大扎又不是他媳妇儿。

张大扎帮四愣子写完了“惦”字,刚放下纸笔,尚未来得及拿起手中的绣活,四愣子便又问道:“姐,那‘惦记着’的‘着’字咋写来着?”

大舌头的火终于“轰”一下就着起来了。

没等张大扎回应,他便喝斥道:“四愣子,你小子咋回事?故意折腾人哪,‘惦记着’一共才仨字,你不一块问,还拆个乱七八糟地问,有你这么问的吗?一点一点零揪碎扯的。你写个鸟毛信,没完到了的,纯粹就是扯闲犊子来了吧?”

四愣子将笔往桌上一拍,“大馆主,我问俺姐字呢,你发那么大火干几八毛?这又没你鸟事。”

张大扎赶紧劝二人,“都别生气,别生气,嘈嘈那么大声干啥?一会儿该把别人都给嘈嘈过来了。”

她又对大舌头嗔道:“你发哪门子火呀?老老实实坐那儿。再咋说,富足也是我这的稀客,好容易来一趟,你跟人家吵啥?你就那么没耐心烦,等一会儿不行啊?”

听听这语气,就像在跟自个儿丈夫说话一样。

大舌头心里这才好受了些。

张大扎训完了大舌头,又对四愣子说:“你也不要生大馆主的气啊!他性子不好。来,姐给你写这个‘着’字。”

她在给四愣子写字时,二人脑袋又挨在了一起,又成了耳鬓厮磨,这怎能不令大舌头气急败坏?

大舌头不忍直视这情景,越看着张大扎跟四愣子近乎,就越闹心,不如不看。

他长吁短叹了一会儿,干脆起身,甩门走了,眼不见心不烦。

可他仍心烦,将四愣子恨得咬牙切齿,心说:“这回老子可得好好教训他一顿了!这小子总是跟俺别别扭扭的。”

心烦意乱的大舌头走出铁山家大院,来到了街上。

在街上熘熘跶跶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一个去处,那便是名闻关东的北市场西部的平康里。

平康里是啥地方?奉天人都知道,那里别名又叫花街。

而北市场的勾栏花楼几乎都集中在平康里、永谊里、宜春里……

尤以平康里的琴书楼勾栏欢场最为有名。

之所以这地方被叫做平康里,大约是因为唐朝时,长安城丹凤街莺啼烛红,故被文人们称为“平康坊”。

也由此,奉天北市场这条莺花长街,也就有了平康里之称。

一当夜临,文人公子到此闲逛,品茶听曲,说笑逗闷,最终深入人身者有之。

街面混子到此饮酒寻欢,追欢买笑者有之。

便是那些军阀、高官也有到此一乐的。

走在平康里,耳边总会有丝竹声声,小曲婉转。

街上也比别处热闹,有男子三三两两,嘻嘻哈哈进出于街畔楼阁中。

也有簇簇莺花,迢迢粉黛游游荡荡。

而居住在这条街的男人,个顶个头上闪烁着绿色光芒。

大舌头正熘跶着,早有站在楼门口,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招呼他了:“小哥哥,来听听个曲喝杯茶呗!”

大舌头一愣神,这才发现,自己竟然来到了莺花一条街——平康里。

空气中弥漫着脂粉香气。

他不觉一惊:咋来到这地方了?就怨四愣子!

他心中把四愣子这个恨,真想一鞋底子将他踩扁碾碎,像收拾蟑螂一样。

一群群野战鸡,已将大舌头包围,大舌头只觉头晕眼花。

其中不乏有斜眼吊炮的,龇牙咧嘴的,白发苍苍的,满脸皱纹的,五短身材的,戴眼镜片的,裹小脚的,腆大肚子的……

正不知如何是好时,那个花枝招展的女人已经抢先一步,拉住了大舌头:“进去喝茶听曲吧,小哥哥。”

大舌头心里还在窝着火,憋着气,瞅谁都不顺眼,便没好气地说:“喝鸟毛茶,老子要喝酒!”

“酒咱这里也有哇。”那女人满面笑容道,“进去喝几杯吧,让漂亮姑娘给你唱个曲,解个闷。”

“滚几八远点吧!”大舌头骂道,“除了俺姐张大扎,俺谁都不稀罕。”

骂归骂,可他还是在那个女人的连拉带扯下,走进了门里。

“大馆主!是你吗?”

是谁在跟他打招呼?大舌头一看,原来是许少爷。

前一阵曾开车和他爹许老爷一起到过武馆,还送了一万现大洋,大舌头记得真切。

“噢,许少爷,来玩儿呀?一起喝两杯呗。”大舌头说道。

许少爷应道:“不啦,我正要回家呢。回去晚了,家父又该唠叨了。”

“那俺就不送你了。”大舌头客客气气地点着头。

而那个拉大舌头进楼的女人也对许少爷道:“许少爷慢走!”

许少爷则说:“妈妈呀,明天我这时候还来,让娇莺等着我啊!”

那个被称为“妈妈”的女人说:“那是一定的,少爷放心。”

就这样,大舌头被妈妈拉进了绣芳楼中。

而许少爷和两个随从出来后,四处张望一番,说道:“怎么回事,棒子呢?棒子咋没影了?不是告诉他在门口等着吗?”

一个随从道:“他是不是有事先回去了?”

许少爷一挥手:“算了,不管他了,我们先回家吧。”

说罢,三个人走向街边的轿车。

许少爷刚一拉开车门,便吓得一怔,浑身勐地一抖,不由自主往后退了一步。

车子里,黑洞洞冷冰冰的枪口已经顶在了他脑门上。

随之,后脖颈儿神经丛最密集处挨了一记重拳。

许少爷脑袋“嗡”一声,眼前一黑……

他的两个随从尚未反应过来,早被街旁窜出的几个蒙面人三拳两脚击昏。

随之,许少爷被塞进麻袋,扔进了车后厢里。

几个蒙面人上车,“都都都”,车子驶离了平康里。

当汽车驶出城区时,开车的那人摘下了头套,他正是棒子。

棒子对坐在副驾驶座上的人说:“凋爷,车往哪儿开?请你老指路。”

他身边的凋爷也摘下了头套:“去西瓦窑。”

窄窄的土路上,唯有这辆车风驰电掣般行驶着,路畔是无边无际的高粱地。夜风吹过,刷刷作响。

汽车很快便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中。

大舌头被拉扯进绣芳楼后,尽管尚未喝酒,却有如醉汉。

“这是啥破烂地方?给老子弄酒来!”吵吵嚷嚷着,被那叫做妈妈的女人和一群穿红戴绿的姑娘们拉进了雅间。

“小哥哥来点什么酒菜?”妈妈笑着问。

大舌头从兜里掏出大洋往桌上一拍:“好菜只管上,假酒尽管来!”

“妈呀,看小哥哥说的,咱这是绣芳楼,都是好酒,哪有假酒?”

“爷爷就想喝假酒,喝死拉倒!俺活腻了,活得贼憋屈。”大舌头嘈嘈把火的。

妈妈只好收了大洋,吩咐弄些好酒好菜上来,并对大舌头说:“小哥哥这么大方,咱这绣芳楼一向不亏待客官的,保证叫你满意。”

说罢,唤来几个模样还算俊俏,举止也还得体的女子:“舒宣、若惠、止月,你们三个留下来,一定要让小哥哥把酒喝好啊。”

“是!”几个姑娘答应着,就要拉大舌头落座。

大舌头看了看她们,怒气冲冲道:“都是些啥破烂货色?一个个像烀地瓜似的,稀熘熘面乎乎的,贼几八甜!就没点好货?”

说着,大舌头又将几块大洋拍在桌上。

妈妈本已往外走了,赶紧又回转身来:“小哥哥息怒,息怒!今晚肯定让你满意!我让奉天第一红的头牌娇莺姑娘陪你。”

接着问身边人:“许少爷不是已经走了吗?这会儿娇莺应该有空闲了吧?”

一位姑娘道:“娇莺又被叫到马爷那儿了。”

妈妈焦急道:“这可如何是好?”

忙对大舌头陪了笑脸说:“小哥哥别急,你先把酒喝着,把菜吃着,咱这绣芳楼在平康里可一点儿也不含湖,规模虽不如软香阁,但比软香阁强得多,全都是多才多艺,才貌具佳的女儿。”

“老子没那耐心烦,你赶紧把什么奉天第一红弄来,俺看看能赶上张姐一半不?”大舌头吼道。

相关推荐:仕途无悔重生之嫡女枭妃重生之嫡女弃后重生之嫡女多娇重生之嫡女有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