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三国:我,谋士界的扛把子 >三国:我,谋士界的扛把子

第400章 初步扫盲运动

一席宴终于兴尽而散。

老胡叔与胡展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严老汉也终于了却一门心思,十分满足的去了。

陈故笑了一笑,命人收了残羹剩饭,自己亲往后院去了。

明日再将那大鲫鱼与老母鸡炖上,给自己媳妇儿补补身子!

次日清晨,陈故早早起来,先将老母鸡用野山参炖了,放在砂锅之上煲着,又将鲫鱼选了一条又大又肥的捞出来,两面煎个金黄,撒上红枣与枸杞,下锅开炖。

一刻钟左右,奶白的鲫鱼汤便大功告成!

伺候完孩子妈喝完鱼汤,陈故这才放心,吩咐厨下将母鸡参汤小火慢煲一个半时辰,就给主母送去,自己便往书院而去。

话说,回来这些时日,还未曾到过书院呢。

郑玄大佬都在此处,不曾来见礼,着实是有些不对。

“康成先生,晚生陈故,拜见先生。”

陈故来到无名书院的“经学院”,给郑玄请安。

郑玄停下手头的笔,点头道:

“孝远回来了?!那可好,正好把学子们的数学课补上一补。”

陈故呵呵一笑:

“孩子们的数学课不是有先生的弟子代课了么?我看就挺好,孩子们可先学不到太高深的内容……”

“蒙学那边,暂时确实还用不到……但某家这些弟子,却已经等待多时了啊……”

郑玄笑了一笑,伸手捋着雪白的胡须,

“孝远不是能闲住的人,将来天下不平,还要孝远出力,因此孝远万万不能懒惰了啊,趁着现在天下安定,快吧数学一道传承下来才是……”

“……呃,晚辈其实有的是时间的……”

陈故不好意思的喏喏道,

“慢慢传承便是,哪有一口吃成个胖子的……”

郑玄闻言,也不说话,面带微笑看着陈故。

陈故被他看的心里一阵尴尬,自己偷懒这个事实,也许别人还不敢说什么,但以郑玄的地位,已经可以随便说了。

孔子他老人家不是都说来着么,从心所欲不逾矩么。

陈故正尴尬的笑,忽然一愣,继而心里一惊!

郑玄已经七十多了啊,虽然没有经历过如历史上那样的丧子之痛,也省去了许多奔波之苦,但年岁上,似乎已经接近于龙、蛇之年了。

辰巳之年,与圣贤不利啊……

莫非,郑玄已然梦到了孔子他老人家?!

这也很有可能……

怪不得听下人报,郑玄几乎日日笔耕不辍呢……

“康成先生,小子是书院的教习,自然要忠书院之事。先生放心,某绝不敢偷懒,日后当加紧教授数学、格物的课程!”

郑玄这才朗笑一声,道了声“好”。

随即陈故将郑益叫了出来,询问了郑玄的日常,用来佐证郑玄是不是如历史记载的那样,收到了孔圣人的指点。

郑益一条一条的回复着陈故,从日常起居到饮食、脾气等等各方面,郑益都事无巨细的回答,一点也没有不耐烦。

“……呃,益恩啊,康成先生身体还好,但毕竟年岁大了,每日这么繁忙,其实对身体不好。

过午的时候,我再请华神医、张神医二人,来给康成先生瞧一瞧吧,别有什么隐疾没注意,以至于自小成大,那就麻烦了!”

陈故问了半天,发现郑玄每日的生活轨迹好像与平常也没有不同。

一切好像并没有孔圣人入梦的迹象。

“但总觉的先生的眼神别有深意一样。到底有什么事儿呢?!”

陈故摩挲着下巴,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这里陈故虽然很长时间没来“上班”,但每日都有人打扫,因此一切井井有条。

陈故泡了一杯茶,翻开自己的“备课本”,强行将思绪从郑玄身上挪移到了“备课”之中。

甚至于,这是编纂教材,而不是单纯的备课。

先前与郑玄的弟子讲的基本都是小学内容,随着课程的加深,是该学习初中内容的时候了。

初中有啥内容来着……

陈故一边想着,一边记下来,等以后在做整理。

这一想便是半日。

中午时分,忽然有自己亲兵来寻,言说胡展已经背了书包,前来学习来了!

陈故嘴角抽了一抽,道:

“来上蒙学么……元盛兄倒是真的……很有毅力……”

以老胡叔如今的身价,请一个家庭教师,一点问题也没有。

为何胡展还是来书院了呢?!

陈故亲自去迎,先把他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聊了几句。

胡展心眼实诚,几句话就被陈故套出了实情:

严芝姑娘曾经跟严老汉说过陈故对于无名书院有大谋划,严老汉当时就觉得,等日后一定要将严虎送到书院里去。

严虎就是严老汉与新娶的续弦所生的小儿子,比陈故的孩子要大上一岁。

昨天陈故一说要让胡展学习识字去,严老汉自然是上了心的,也就想起来陈故也在书院任职,自然让胡展往书院里来。

反正都是识字么,哪里不能学?!

至于年龄大了……

这怕啥,孩子们一天学两个字,你一个大人,一天难道还学不了十个八个的?!

大不了,多给老师束脩么!

胡展自然不愿意跟孩子们坐到一起的,他这些年也有点积累,就是请一个读书人教导自己,也足够了。

老胡叔其实也是这个想法。

但严老汉与老胡叔耳语了数句之后,老胡叔便严令胡展来书院学习!

胡展还要多说,老胡叔鞭子都抄起来了……

最终,胡展还是来书院了,带着几分气愤,几分羞涩,几分尴尬……

“既来之,则安之,元盛兄不必在意……”

陈故暗自啧了啧嘴,不由有些头疼。

这么大年岁了,还望孩子们中间安排,似乎,好像,确实有些鹤立鸡群的意思,明显不太合适啊。

怎么办?!

陈故来回遛了几步,忽然一拍大腿,想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曾开展过的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

那时候,田间地头的人们从认识自己名字,土地名称,农具、家具等名称开始,逐渐学习,完成了扫盲。

在不耽误生产的前提下,花费数年,完成了全国范围的初步扫盲!

各类学校纷纷开立,其中最著名的,大约就是夜学了!

这经验完全可以复制啊!

相关推荐:锦绣山河之群雄逐鹿快穿:狐仙老祖天天撕系统剧本奶凶小丧尸下山,嗷呜,一口一个鬼!小娇娇他又奶又凶从诸天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