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三国:我,谋士界的扛把子 >三国:我,谋士界的扛把子

第274章 三字经的威力

开学第一课上完,陈故便准许孩子们放假回家,当然,按照陈故的要求,每一个学子都要复述至少一个三字经里的故事才能顺利放假回家。

复述故事,不是注释经义,只要能大略说一下是个什么样的事就行。三字经之所以是开蒙宝典,便是因为其中的故事便于流传,因此孩子们记住故事并不难。这些故事周阁已经跟孩子们讲过了。

当然,只是故事,不带经义。等将来考试的时候,可不是只考讲故事,而是要考这个故事背后隐藏的经义。比如孝,比如义,不如仁,比如信……

就想陈故当初与郑玄、周阁等人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故事看经义。

这叫提炼“中心思想”。

事实上,在古代时期,刚开蒙的小孩子每天的课业很简单,时间也就一到两个时辰,其余大部分时间是嬉戏玩闹。

毕竟孩子们的天性还是爱玩。

而学校门外的家长们,早就翘首以盼,看着穿了崭新衣衫的孩子出来,不由都惊掉了下巴!

陈故为学生们订制了“学服”,清一色的黑布棉服,内里絮着棉絮,即暖和舒适,又庄重严肃。

根据汉代人崇尚色彩的特点,这些衣服的领口、袖口都绣有红黄之色的花纹,前胸位置,还有一个小小的圆圈标识,里面有一个“文”字。

学子们清一色的着装,列队出书院大门之时,一下便夺了家长的眼球!

这套衣服,比起世家子弟原来的穿着还要高档,更别说那些普通家庭了!

“这、这衣服……”

“学院里发的,叫做学服。书箱里还有一套呢……”

杜小七淡然道。

只是脸色早已白中透红,双眼发亮,显示出心底还不知道多激动呢!

杜老汉嘬着牙,伸手摸了摸那衣服的料子,抽了一口凉气,道:

“这……也不知道有要多少钱……”

“不要钱,祭酒说了,这是刘使君为我等书院学子准备的衣服,不用自己交钱!”

杜小七连忙道。

杜老汉陡然瞪大了眼,惊道:

“不交钱?!这、这可是最新的料子,里面还有棉絮,不是装的木棉、芦花,这样的衣服,不要钱?!”

“嗯,不要钱!”

杜小七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意思,

“也没要我们去做杂役,阵阵就是白给的一样……对了,还有书,一人一本的书!”

杜小七忽然想到,学院还给发了书了!

杜老汉眼睛已经呆住了,看着书箱里崭新的书籍、笔墨,另一套叠的整整齐齐的外衣……

“这、这要花多少钱啊?!束脩只交了五百钱,怎么就给了这么多东西……儿啊,你可要好好学啊,将来学成了,一定要好好报答刘使君啊,若不是刘使君,咱们杜家,一辈子出不了村子!”

杜小七咧了咧嘴,无声的一笑。

还用说么,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学院给与的,已经恩如再造了。

读书识字,是从平民跃升士子的阶梯,只有上了这层阶梯,才能有希望改变自己甚至自己一家的命运。

无数人为了这一步,不惜花重金礼聘教习居家授课,更有无数人家花重金将子弟送入太学,图一个什么?!不外乎就是成为士子阶层的一员,为自己、为家族增光添彩,改变命运。

而就是这关键的一步,将绝大多数平民都阻拦在外面——平民哪有重金?!没钱谁肯传授你知识?!

而自己,幸运的遇到了无名书院,幸运的坚持下来,即便第一天自己只学会了四句,但日积月累之下,自己未必不能成为两千石的堂上客!

甚至……自己就变成两千石!

杜小七抿着嘴,看着老父一身的补丁,皱纹满面,将那个野望暂时压了下去。

平民,能成为两千石……太难了。

但有什么关系?!祭酒不是说了么,生当三公,死后谥文!

“阿翁,走,回家吧!”

杜小七上前一步,掺起了杜老汉的胳膊。

杜老汉顿时一愣,而后火烧了一般,将自己胳膊抽了出来,口中急道:

“做什么?!这是做什么!某又不老……别弄脏了衣服……”

“……今日才发现阿翁头发已经花白了……小七学了三字经,知道江夏那里有一个叫黄香的人,九岁便知道孝顺老父,而小七已经十二了,却一向顽皮,让阿翁费心,实在是不孝。

如今孩儿已然知礼了,自然要改了顽皮,孝敬父母了!”

说着,不管不顾,一把又掺起了杜老汉的胳膊。

杜老汉挣扎了几下,见杜小七坚持,便也由得他去。

只是一双老眼不由蕴满了热泪,悄然滑落一边。

回家的这十多里路,杜老汉只觉得从未有过的轻松,即便是二三十岁之时,也不如此刻轻便,简直就是步步生风!

杜家老妇早就倚门而待,远远的见到二人回来,登时大喜,迎上前去,便要将杜小七书箱接过来,口中埋怨道:

“你这老拙,怎么让小七背了一路?!他年岁还小,可别累坏了他?!”

杜小七笑着躲开,一手顺势掺起老妇来,笑道:

“阿母,我都入学了,不算小孩子了。这小书箱才多沉,正好给我锻炼身体。”

老妇一愣,一见杜小七掺着杜老汉的胳膊,不由也是瞪大了眼睛,再看杜老汉,正一脸得意的看着自己!

老妇鼻翼抽动,眼泪登时就落了下来,任由杜小七掺了,回到家门而去。

家中姐姐正在煮饭,有山上挖来的山珍,还切了冻在墙下的腊肉,一见小七回来,含笑招呼他。

杜小七赶忙回到屋里,小心的将书箱放下,将身上的衣服脱下来,重新换上旧棉衣,来到灶台,替了姐姐生火。

他姐姐惊讶不已,杜小七一边烧火,一边笑道:

“书中说,当世大儒孔北海,幼年四岁之时,也知道推让梨子,小七已经长大了,又入了学,懂得了些礼义廉耻忠孝信义,虽然比不得孔北海,但也不愿失了孝悌,让人笑话。”

他姐姐杜氏听了泪流满面。

这样平凡又离奇的一天,在这三十五名学子中,接连上演。

相关推荐:锦绣山河之群雄逐鹿快穿:狐仙老祖天天撕系统剧本奶凶小丧尸下山,嗷呜,一口一个鬼!小娇娇他又奶又凶从诸天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