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三国:我,谋士界的扛把子 >三国:我,谋士界的扛把子

第267章 做个准备

郑玄是当世大儒,古文、近文都通,以一人之力创出“郑学”来,三字经、千字文里的典故对他来说,十分熟稔。

陈故早将文中涉及的汉代之后的人和事,比如窦燕山教五子、苏老泉二十七才发奋读书等,删除或者更改,因此不怕郑玄疑问。

郑玄既然答应作注,便让陈故稍等,将三字经打开,摆在几案之上,随手拿过一张白纸,略一思索,逐句做起注解来!

陈故瞪大了眼睛,看着郑玄文不加点挥笔而就,不假思索的将文中典故一一道来,并引申而去。

一个时辰之后,郑玄又拿起千字文来。

再一个时辰之后,换做百家姓。

此时才停下笔来。

“孝远,这百家姓的注释却需要些时间。姓氏起源复杂,诸姓来源许多已不可考,注释起来,倒是要费些时间。”

陈故一愣,连忙道:

“郑公不必多忧心,百家姓只为让人多认识几个姓氏,不必深究根源,此书便不必注释了!”

说着话,连忙将百家姓一书拿回手中,心底暗暗责骂自己一句:多事。

百家姓虽然只是罗列了一些姓氏,但若要给它注释,便要将每一个姓氏追本溯源,若是真按郑玄这么追溯清楚,那可能将会使世家更发展壮大的多!

毕竟已经分做两个姓氏的,可能追溯起来倒成了一家了,那以后会不会有抱团共同壮大的想法?!

那样一来,世家除了联姻交好之外,还有一个“本家之谊”……

所以,还是先不要做这费时费力还不讨好的事情吧。

要做也要等到刘备坐稳了天下,扫盲基本完成,科举制度确立才可以。

那时的世家,就没有再联合起来搞事的机会了。

郑玄愣了一愣,随即轻笑道:

“如此也好。等日后孝远自己作注,倒也合适。让某这风烛残年之人再去考究姓氏源流,委实难为了些。”

陈故一笑,心知郑玄可能误会了,也不多做解释,上前郑重的把那些郑玄注解收了起来,道:

“郑公,小子斗胆,便将郑公这些注解付梓了。嘿嘿,‘郑学’自此始啊!”

郑玄哭笑不得,挥手道:

“孝远自去忙去,某就不送你了。你这小子每次来,都有这样那样的事!老夫都快要入土的人了,就想在闭眼之前,多注上些先贤之作,所以啊,你小子千万别来打扰我了!”

陈故嬉笑道:

“郑公才是古稀之年,以小子看,活过期颐之年不成问题!”

郑玄呵呵一笑,挥手赶人。

期颐之年是一百岁,出自礼记。

按照历史上,郑玄活了七十四岁,建安五年,袁绍与曹操大战之时,为了助长声望,便强行征召郑玄随军,以至于本来就在病中的郑玄病情加重,当年去世。

建安五年是龙年,次年是蛇年,古人认为龙、蛇之年,对圣贤不利。郑玄也曾得孔子入梦,警告他辰巳之年。

但这里面,除了玄学的外衣之后,里面其实也很是有道理。

郑玄因黄巾之乱,不得不避居徐州,而后在徐州五六年,又被孔融邀请回去,回北海的路上还遇到大批黄巾。孔融又被黄巾围困,郑玄之子郑益带兵去救,战败被杀。

命运对这个老人很是无情啊,就着样一个老者,七十四岁高龄之时还要被袁绍拉出去撑场面,以至于盍然病逝……

郑玄老年里一直经历颠簸、丧子之痛、战乱之忧,因此才只活了七十四岁,如今郑益不必死了,他也不用颠簸,干的都是日常舒心的事,简直活成了自己最想活的样子,那他这寿命,自然不应该再只是七十四岁了——没见如今精神矍铄,眼不花耳不聋,走路如风,思维敏捷,简直比壮年之时不差!

陈故离开了书院,就在耳边一片清朗的读书声中来到书店。

自家的书店。

“快快将这三部书排版印刷,先各自印个五百册吧!”

陈故将郑玄手稿交给了书店掌柜,那掌柜赶紧碰着书稿钻进后院,吩咐起来。

陈故就在前厅喝着茶,略做歇息。

等到掌柜的回报已经吩咐好了,陈故这才离去。

回到府上,便使人拿了请柬,去约下邳相程秉过府一叙。

程秉也是郑玄学生,早期追随郑玄一起避乱徐州,按照原历史,他应该还会南下交趾,被士燮任命为长史,而后被孙权挖了墙角,成为东吴的重要官员。

但如今,连鲁肃、张纮都在徐州“做客”了,他自然也没有能跟随孙权去了,反而在陈群调任扬州之后,他便被刘备征辟,而后代任下邳相至今。

之所以是代任,乃是因为他履历太低,还不足以骤然便担任下邳相,所以这个代任的名头还要暂时戴一阵子。

但其能力么,有目共睹。

晚间,程秉前来赴约,陈故盛情相待,亲自下厨烹制了数种菜肴。

“德枢自上任以来,可有难处么?”

陈故与他相互寒暄完毕,互相敬了几杯,开始聊开话题。

程秉道:

“不曾。下邳民生富足,陈扬州做的十分完善,下邳几乎可以无为而治。”

陈故呵呵一笑,心里也有些得意。

下邳最早的规划起源于他,城内各种规划,包括道路规划、绿植规划、房屋规划、市场规划等等,都是出自他的设计。

因此才给历任下邳相省了相当大的功夫。

又因为这些年刘备治理境内采取富民政策,因此各地市场十分繁荣,老百姓家里都有些银钱,自然花销起来便“大方”了一些,也就更促进了经济发展。

“今日请德枢来,是有一件事询问。”

闲扯了几句,陈故终于问道正题。

“请功曹垂问。”

程秉拱手道。

“今年康成先生建无名书院之时,主公曾要统计一下境内适龄学童,不知道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了?”

“哦,下邳境内适龄学童两万八千四百余人。”

程秉张口就来,把陈故吓了一跳:

“这么多?!”

按照一般比例,十四岁以下儿童大约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这其中一半是男孩,一半是女孩。

这样的话,男孩应该能占到百分之十。

以下邳境内总人口三四十万,按比例算起来,应该有三四万孩子。

但其中有一大半应该是八九岁以下的孩童。

尤其是最近几年徐州政治稳定,民间富裕,人口出生率应该比之前高。

所以,陈故原本认为有两万人,那就顶天了。

实在没想到竟然接近三万人了……

相关推荐:锦绣山河之群雄逐鹿快穿:狐仙老祖天天撕系统剧本奶凶小丧尸下山,嗷呜,一口一个鬼!小娇娇他又奶又凶从诸天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