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趣 > 三国:我,谋士界的扛把子 >三国:我,谋士界的扛把子

第265章 陈故献书

建安三年冬,各地诸侯都沉寂下来,开始整备军务、休息民生,整个大汉进入了暂时的和平。

曹操隐晦承诺的“左将军”军职,也落实到了实处,算是给刘备军的补偿。

终于闲下来的陈故开始钻进无名书院。

无名书院早在秋季之前,便已经建设完毕,郑玄担任山长,教材乃是郑玄作注的《毛诗》、《古文尚书》、《易经》、《春秋》等,因郑玄的名头,前来学习的士子不计其数!

但郑玄却严格收徒,只有品行良好、又粗通书经的士子,才能被收入门中。

至于无名学院的附属小学,至今还未正式运行。

原因就在于,对给小娃娃开蒙,郑玄也并没有太多的意愿。

毕竟现在这个时候,多半的孩子启蒙还是要靠自家。一般都是家境良好的人家,请了老师来家里教学,或者是族学,一族一姓的集体制学校。

开完蒙之后的学生,便可以进入更高的学府——乡学了。

当然,世家大族的孩子还是可以家学或者族学。

不管怎么说,给孩子开蒙,不应该是郑玄这等经师大儒需要亲力亲为的事。

虽然,自古以来,无数前辈先贤也认为读书应该从孩童起,认为教育教育始于孩童。

但相对于成人的各种经史,孩童开蒙的书还是太少了,真正能教导孩子的书就更少了,而有学识还愿意教孩子的人,就更少了!

所以陈故来了。

陈故到了书院,与郑玄和他的弟子们亲切交谈,胡扯了半晌之后,问起了蒙学之事。

郑玄便道:

“蒙学之事,孝远寻些识字的小吏教导便是,等到字识得全了,再学孝经、论语便是。”

“呵呵,正是以蒙学来烦郑公。蒙学书籍虽然简单,不在经史,但影响颇大,某便想厚颜请郑公做一篇蒙学书籍,将来也好教授孩童。”

陈故腆着脸笑道。

“蒙学书籍?!凡将篇、急就篇,都是很好的蒙学书籍,足够给娃娃们开蒙了。若是还觉不够,再老一些的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都可做书。”

郑玄不耐道。

自从知道陈故对经义并不太看重之后,郑玄便很是失望,颇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但陈故偏偏又很有学识,天文、地理、数算、格物,都很是精通,对于某些经义,也了解颇深,这让郑玄无都法骂一句“朽木不可雕”来。

如今这个胸有百般机巧,能穷天下至理的陈孝远笑眯眯上门,决然不是只有蒙学一事那么简单。

所以郑玄一半本心,一半故意的,婉拒了陈故。

“凡将篇、急就篇都是难得的开蒙之书,但让大字不识的孩子接受起来,还是不易。”

陈故笑着道。

“哦?!”

郑玄来了性质,

“这都是前贤大作,这些年来一直作为开蒙之书,若这些还是不易,那便不会有更容易的书了。”

郑玄捋须一笑,忽然一顿,想到了什么,转头对陈故道:

“啊,是了!陈孝远既然如此说,看来是有‘更容易’的书了?!不知是什么书籍,哪位大贤所做?!”

陈故矜持一笑,从怀中掏出了薄薄一册书来,道:

“有劳郑公掌眼,看一看此书可能做蒙学之书么?!”

郑玄一笑,伸手接过书来,只见封面三个大字:三字经。

当即嘴角含笑,随手翻开,口中笑道:

“陈孝远既然有了教材,何故来消遣于我?!某来读一读,这是何等巨作,敢以经命名!——”

“人之初,性混元,性相近,习相远……”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嘶……”

郑玄眉间略过一丝惊异,不由道:

“这是何人手笔?!当真是煌煌之物!怪不得敢以经字为名!

此书虽是开蒙之书,但其中多有典故,有圣人之言,亚圣之意,涵盖花鸟鱼虫,春夏秋冬,又贯通历史,自三皇五帝至光武起家……

更难得的是,文字浅显易认,读之朗朗上口……

这决然是开蒙的好书!”

郑玄合上书籍,一语定论!

陈故一喜,笑呵呵又从怀里掏出一本来,道:

“郑公再看这一本……”

郑玄眉头一挑,正色接过书来,只见封面写着“百家姓”三个大字。

当即翻开,读了起来:

“刘伏郑李,周吴孙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正是百家姓!

当然,要将“赵钱孙李”改一下。

百家姓成书与宋朝,“赵”乃是国姓,因此放在第一位。

而百家姓的作者可能是原吴越国“钱”氏子弟,因此“钱”排在了第二位,第三位的“孙”么,据说是吴越国当时皇后的姓氏。

现在既然是汉朝了么,顺序当然要改一下了。

“……孝远,这刘字自然是第一位的,伏字么,应该是当朝伏皇后之姓,这些自不必说,怎么这第三位是个“郑”字?!”

郑玄出声问道。

陈故含笑不语,略过这个话题,直接问道:

“郑公,先不说这个,只说这篇开蒙可行么?!”

郑玄捋须沉吟:

“行自然行的……这是这姓氏顺序……”

“可行便好!”

陈故眯着眼笑道,

“那郑公再来看一看这一篇。”

随即又掏出一本小册子来。

郑玄嘴角不自觉的抽动了几下,郑重的接过了这第三本书。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郑玄读完,竟然合上书面,双目微闭,久久不发一言。

陈故一见,心中忐忑不已,等了半晌,见郑玄还是这般作态,不由小意问道:

“郑公……康成先生?”

“欸!”

陈故喊了两声,却不料听到了郑玄幽幽一叹。

陈故眨了眨眼,暗自道:

不会吧,千字文能作为流传历代的启蒙佳作,韵律优美,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中还有不少人生哲理,这样的一篇文章,不能太差吧?!

“今日才知,孝远虽然不愿研究经典,但学识已然远超时间绝大多数之人……

孝远真贤人也!”

怎、怎么个意思?!这应该是夸我吧?!

相关推荐:锦绣山河之群雄逐鹿快穿:狐仙老祖天天撕系统剧本奶凶小丧尸下山,嗷呜,一口一个鬼!小娇娇他又奶又凶从诸天门开始